華人星光(ID:hrxg2020)原創內容 作者: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繫後台授權 他, 本是國際上被仰望的傳奇人物, 可名聲顯赫時, 他卻拋棄國外一切突然回到中國。 讓世界科研界感到震驚, 外媒報道:“他的回國, 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, 足足後退100海里。” 他曾用短短5年, 為我國“巡天探地潛海”, 趕上本該20年才能追上的國外差距; 他對科研有“瘋魔”般的執着, 這種執着耗盡了他的生命, 他是累死的...... 1月8日,又是寒冷徹骨的一天, 在這個冰冷的日子裏, 我們永遠失去了他。 他叫,黃大年。 1958年8月28日, 黃大年出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, 一個知識分子家庭。 高中畢業後, 他來到廣西第六地質隊工作, 在這裏他第一次接觸到航空地球物理, 那無可抑制的科研熱情, 就在此刻清晰而明確地生根發芽。 恢復高考後, 黃大年考入了長春地質學院, 在這裏,他以優異成績, 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。 當時學校每年會評一批三好學生, 在這批三好學生中, 還要評出有且僅有一名的三好標兵, 黃大年,年年佔據着這唯一的名額。 黃大年在長春地質學院大門前的留影(資料照片)。新華社 碩士畢業那年, 黃大年給同學的臨別贈言中, 寫下了九個字: “振興中華,乃我輩之責!” 做一朵奔騰的小小浪花, 呼嘯着加入為祖國獻身的滾滾洪流中, 這樣的志向, 盪滌心扉而豪情萬丈。 1992年,碩士畢業, 已經是學校副教授的黃大年, 得到了全國僅有的, 30個公派出國名額中的一個, 被選送至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博士。 出國那天,很多老同學來送行, 黃大年使勁揮着手,大聲説: “等着我, 我一定會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!” 在英國,黃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績, 獲得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。 為了掌握世界最前沿的技術, 他加入了英國劍橋ARKeX地球物理公司。 幾年間, 他帶領一支包括外國院士在內的, 300人“高配”團隊, 實現了對地穿透式精確探測的技術突破。 這項技術對於陸地和海洋探測而言, 尖端而敏感, 是當今世界各國科技競爭, 乃至戰略部署至關重要的制高點。 憑此卓越成就, 黃大年成為地球物理公司研發部主任, 更是世界地球物理領域, 被仰望、被追趕的傳奇人物。 在2004年, 美國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術攻關, 要在1000多米的大洋深處, 進行“重力梯度儀”, 而黃大年, 是參與這次行動的唯一一位中國科學家, 若不是他的聲望和實力, 美國方面, 斷然不會讓中國參與其中。 黃大年教授(左二)帶隊出國科技考察 在英國奮鬥的18個寒暑彈指而過, 黃大年已經是國際, 首屈一指的地球物理專家, 擁有高薪和別墅, 妻子還在倫敦開了兩家診所, 女兒在英國上大學, 一家人生活優裕、事業驕人。 可他的心裏,總有一處空落落的地方, 直到有一天,他為此從英國“落荒而逃”...... 黃大年一家 2008年,中國開始引進海外人才, 黃大年當即決定, 用最短的時間辭職,馬上動身回國。 這是一個相當艱難的決定, 妻子的診所已經小有名氣, 這一走,她將失去清晰美好的人生; 而黃大年在英國, 有18年的人脈,有先進的實驗室, 有大好的事業, 這一走,必將前程盡失。 黃大年説:“我會放棄這一切。” 他賣掉了所有的房產, 診所也賣了,剩下的大堆藥品, 全都凌亂地堆在地下車庫。 在2009年國外歡度平安夜的時候, 他帶着妻子, 把來不及賣掉的車丟在了停車場, 匆匆登上了回中國的飛機。 他説:“來不及收拾的都不要了, 什麼都不管了,必須立刻走, 看起來像是一場落荒而逃。” 國外學界為他離開英國的舉動, 而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, 這看起來就像, 明明可以在繁華大城市出人頭地, 卻非要回到貧瘠的農村揮灑汗滴。 而外媒這樣報道:“因黃大年的回國, 某國航母艦隊後退了足足100海里。” 無論如何議論, 這一切都再與黃大年無關。 回國後, 黃大年出任吉林大學全職教授、 博士生導師。 沒多久, 科技部相關人士聞名找來, 當時國內地球勘探項目缺一個領軍人物, 他們希望黃大年可以主持, 但這個上億元的項目, 分不到黃大年一分錢…… 黃大年的回答痛快而簡短, “沒問題。” 三個字,讓對方愣了很久, 他們本以為這位回國的“洋教授”, 會談談職稱之類的條件, 或者再爭取一下報酬。 然而黃大年一天都沒有等, 他當天就向吉林大學打報告, 創設移動平台探測技術中心, 正式成為“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製項目”負責人。 這個項目對中國來説, 是迫切需要攻克的尖端技術, 可以稱作高級“CT機”, 只不過透視的不是人體, 而是我們腳下的大地和浩渺的海洋。 只要這項技術能夠實現, 那麼我們不光能探測到地下幾公里, 鎖定地質災害的發生, 還可以用於探測海底的潛艇, 用於我們國防軍事的保護。 早在上世紀90年代, 美英等國已使用這項技術, 進行軍事防禦和資源勘探, 其重要戰略作用不言而喻, 而我們,整整落後了國外20年。 從接受攻關任務這一天起, 同事們眼中,黃大年“瘋魔”了。 他把時間用到了極致, 幹起工作來就不要命。 他在吉林大學地質宮的一天, 通常是這樣度過的: 早起冷水洗臉以儘快清醒, 早飯隨便對付兩口麪包, 再灌一大杯黑咖啡, 轉頭就埋在小山似的資料中。 中午吃飯,他盯着電腦喊一聲: “給我帶兩個烤玉米。” 烤玉米3元一個, 黃大年吃這個只需要一隻手拿着啃, 另外一隻手可以繼續翻閲資料。 有時沒有賣烤玉米的, 他就從書包裏掏出兩片皺巴巴的麪包。 按照管理制度, 地質宮每晚11點清樓鎖門, 但黃大年幾乎沒有準時離開過。 他要麼在凌晨才走, 要麼就乾脆留下, 辦公室裏他準備了一牀棉被, 一張蹬不開腿的舊沙發, 就是他蜷縮睡覺的“牀”。 在他的作息時間裏, 清楚地寫着每晚兩三點睡, 沒有周末, 好的時候一天休息五個小時, 時間緊張了就只能休息3個小時。 就連出差他都不放過一分一秒, 總是一身疲憊趕半夜的航班, 好為白天的工作留出時間。 時間卡得這樣緊, 曾經負責接送黃大年的司機劉國秋説: “一開始我真不願意拉他, 因為他總是坐後半夜的航班回來, 我比他年輕,我體力上都受不了。” 然而,無論出差回來有多晚, 第二天,黃大年又會精力充沛地, 準時出現在辦公室裏。 吉林大學原校領導韓曉峯説: “就是永遠停不下來這種狀態, 他的所有時間, 從睜開眼睛到閉上眼睛, 甚至是在做夢的時候, 都在想他科研的工作。” 這樣周密而緊張的日子, 黃大年一過,就是整整七年。 黃大年2016年的日程安排幾乎“密不透風” 為什麼要這樣拼命? 黃大年的科研助手説: “他太知道中國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, 同世界的差距了, 他急切地希望, 中國追趕的腳步可以快一些, 甚至可以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!” 曾經因為一次會議有人遲到, 憤怒的黃大年當場摔了手機。 他説:“我在國外的時間太久了, 我要把這些時間全都補給祖國。 留給我們追趕的時間並不多, 我會很急躁, 無法忍受有人對研究進度隨意拖拉, 我擔心這樣搞下去,中國會趕不上!” 黃大年(左二)帶領科研團隊成員研究問題(2010年11月22日攝)。新華社發 黃大年的事情被傳開, 人們説他是“科研瘋子”, 他不在意:“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, 需要有一批'科研瘋子’, 這其中能有我,餘願足矣!” 不瘋魔,不成活, 就在這種“瘋魔”中, 我國在這一項目的數據獲取能力和精度, 得到極大的提升, 與國際的研發速度至少縮短了10年。 在黃大年的帶領下, 7年間創造了多項“中國第一”: 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工程, 樣機研製成功; 黃大年(左二)和團隊成員在極寒天氣下進行無人機試飛 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專用鑽機, “地殼一號”投入應用; 黃大年在深部探測項目年會上的照片,身旁是他率領團隊研發的“地殼一號”展示模型 首個國家“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, 野外實驗與示範基地”順利建成; 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、 納米和微電機技術、 高温和低温超導原理技術等等, 全部攻克瓶頸, 突破了國外的重重封鎖!
到了2016年,我國“巡天探地潛海”領域, 多項技術空白就此填補, 因為黃大年,我們只用了短短5年, 走過了西方30年走過的艱難路程, 我們只用短短5年, 實現了本該20年才能趕上的國外步伐! 國際學界發出驚歎: 中國正式進入“深地時代”! 因為黃大年, 全中國人的豪情宏願得到“彎道超車”: 可上九天攬月,可下五洋捉鱉, 談笑凱歌還! 黃大年在松遼盆地大陸科學鑽探2號井現場(2014年8月8日攝)。新華社 清華大學副校長、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説: “黃大年, 他是最赤膽忠心的海歸科學家。” 他的生命,一直為中國而澎湃, 他對科研,“瘋魔”般的執着, 然而最後, 便是這種執着耗盡了他的生命...... 其實一切早有預兆, 他不止一次地昏倒在工作現場, 腹部時不時的疼痛,更為他敲響警鐘。 但他不肯停歇,一旦自己停下, 那麼科研怎麼辦?中國怎麼辦? 他對大家説自己只是太累了, 私下裏, 給自己包裏偷偷裝了速效救心丸, 可是,情況越來越不妙了。 2016年6月27日, 王鬱涵聽到黃大年辦公室, 傳來一聲沉悶的聲響, 跑進去看到黃大年倒在了地上, 醒過來後,黃大年再三囑咐: “千萬不要告訴別人, “只是通宵工作有點累,休息一會兒就好了。” 2016年11月底,他在出差的飛機上, 因為腹部疼痛昏倒兩次, 救護車呼嘯而來。 黃大年醒來第一件事, 是趕緊找自己的筆記本電腦, 他對醫生交待: “我要是不行了,請把我的電腦交給國家, 裏面的研究資料很重要。” 同事來了之後, “逼”着他做了增強核磁檢查。 可沒等結果出來, 黃大年就急匆匆趕到北京開會。 第二天他剛回來, 就接到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下的死“命令”: 哪裏都不許去,住院接受進一步檢查。 他極不情願地住院了, 打了一天的吊瓶,手都是腫的, 學生王泰涵來看他, 他二話沒説直接從病牀上坐起來, 喊過學生就開始指導問題。 黃大年在病房裏給王泰涵講課。 王泰涵本想着,等老師出了院, 就把這張照片送給他, 但黃大年, 卻永遠也沒有機會看到這張照片了……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專家們, 進一步檢查證實了黃大年的病情: 膽管癌, 最擔心的事發生了。 生命最後的一個月裏, 黃大年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識, 都傳給學生們, 他在病牀上為學生答疑、 指導論文、寫推薦信,忙個不停。 夜深人靜,黃大年終於有時間, 牽掛起自己身在英國的女兒, 女兒即將分娩,預產期不足一個月。 1月2日,黃大年的身體迅速惡化, 兩天後,他的內臟大出血, 並出現肝臟衰竭,他失去了意識。 就在那天, 他的女兒終於生下了孩子, 但他沒能看到自己的外孫一眼...... 2017年1月8日, 歸國7年來嘔心泣血日以繼夜的工作, 燃盡了他的生命。 年僅58歲的黃大年,心臟停止了跳動, 中國失去了一位赤膽忠心的偉大科學家...... 學生們圍在黃大年的身邊,心涼如冰, 那是長春,最冷最冷的一天...... 黃大年生前,説過這樣一句話: “對待科研,我沒有敵人、 也沒有朋友,只有國家利益。” 七年一夢, 他輕輕地來,又輕輕地走, 卻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命運。 拼命黃郎黃大年, 傾其畢生所有,點亮信仰之光, 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, 一段忠魂的報國熱腸, 正是因為有像他這樣無私奉獻的人, 才能一步一步的將中國推上世界的頂端。 他的滿心赤誠和熱忱, 已經撒在了這片土地的每一個角落。 心有大我,志誠報國。 雖死之日,猶生之年。 今天,2021年1月8日, 是黃大年離去4週年的日子, 讓我們一起向這位深沉的愛國者, 致敬!緬懷! 黃大年視頻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