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多讀者説找不到我們公眾號了 大家星標一下,下回就能正常看到推送了喲~ “穿L碼的女生,身材真爛” 最近,某大型超市女裝尺碼圖被罵上熱搜。 好好的尺碼建議表,硬是被搞成這樣: S碼被標註為瘦,M碼被標註成美。 再往後的尺碼,更是多了份惡臭味。 L碼等於爛,XL碼等於稀爛, XXL直接被標上了稀巴爛。 我看完滿腦子迷惑,多無腦的商家才會公然嘲諷客户身材,這不是自斷生路嗎? 從什麼時候開始,美的定義變得如此簡單粗暴,單憑几個數字就能下定論。 試想,一個穿L碼的顧客在挑選衣服,抬眼看到標語,那種感覺應該會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吧? 根據《廣告法》第九條規定,不得發佈含有性別歧視內容的廣告,違反本規定的,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佈廣告,對廣告主處二十萬以上一佰萬元以下罰款。 沒等來懲罰,等來了超市“措辭不當”為由的公開道歉,可網友並不買賬。 很多網友評論:
細心的網友還發現,海報上方有一行小字: “僅限18-35歲女生,根據身材請先諮詢客服。” 僅限二字,直接把35歲以上的女性拒之門外。童裝尺碼按年齡分區可以理解,怎麼成年女裝尺碼也按年齡區分了?35歲以上的女性就該被剝奪穿衣打扮的自由? 自作聰明地抖機靈,販賣女性身材和年齡焦慮,結果營銷不成反遭罵。 對女性的身材羞辱、年齡歧視,真的無處不在。 身材羞辱無處不在 被審美暴力綁架的女孩 有一種隱形的霸凌,叫身材羞辱。 簡單而言,就是因為身體特徵羞辱某人。 這種暴力帶來的傷害,並不亞於其他形式的暴力。 韓國美妝博主裴琳娜,就因太胖收到過死亡威脅。 三年級時,一場腫瘤切除手術後,她開始發胖。 從那以後,沒有同學願意跟她同桌。 同學都叫她胖子,還口不擇言叫她去死。 夏天穿短褲也會被路人嘲笑:“別穿這種褲子,眼睛要爛了。” 為了瘦下來,裴琳娜開始去健身房,結果遭到大叔的惡言諷刺。 在“女孩就該漂亮”的韓國教育下,裴琳娜的自信被言語攻擊一點點摧毀。 她患上了抑鬱症和社交障礙,她憎恨自己,也討厭自己的外貌。 直到她當上美妝博主後,她長期活在化妝下,把自己包裝起來,好像只有這樣,外界對她的惡意才會少幾分,身邊的嘲諷也沒那麼多了。 可裴琳娜依然是痛苦的,她意識到自己打扮是為了取悦他人,社會對美的趨同性追求讓她瀕臨崩潰。 在深思熟慮後,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。 她在網上公開卸妝,撕下睫毛、卸掉口紅,脱掉塑身衣,向網友們發起素顏倡議。 在這樣一個對女性要求近乎苛刻的國家,女主持戴眼鏡上節目都會被辱罵,裴琳娜提倡素顏引起了軒然大波,無數網友辱罵她,甚至威脅要殺死她。 面對死亡威脅,她不敢出門,可她並不後悔:“卸了妝終於活得像個人了。” “我不漂亮,但沒關係。” 這是裴琳娜對身材羞辱的反抗。 為什麼身材羞辱無處不在? 有一個理論叫男性凝視。它指的是在文學或視覺藝術中,從男性的角度來描繪女性和世界的行為。 而處在被審視和被觀看的地位的女性,最終被各種標準塑造成符合男權社會期待的女性形象。 同樣,當下互聯網、廣告媒介悄無聲息地給公眾傳遞美的標準,關於美的刻板印象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 比如巴掌臉、A4腰,又或是反手摸肚臍,鎖骨放硬幣等活動,不斷有新的標準審判女性身材。 就像《脱口秀大會》上,顏怡和顏悦所説的那樣: “現在只要你上網,就有無數次機會覺得自己胖。” “沒有醜女人,只有懶女人。”社會鼓勵女性追求美的同時,也否定了“不美”存在的合理性,也就是説醜意味着不上進,胖意味着不自律。 大多女性的美來自外界審視,而非自我認可,她們不斷順應多數人審美標準以獲得認同。 不知不覺,女性被外界審美標準綁架而不自知。 其實,有問題的不是不完美的身材,而是社會單一的審美標準,以及對各種體型缺乏包容和關懷的社會環境。 根據FBI的數據檔案:
有時候,這種傷害可能來自最親近的人。 我看過一個故事。 女孩跟前男友在一起時,總被嘲諷腰粗、腿粗。 “也就只有我不嫌棄你,所以你得討好我。”男生的洗腦,讓女孩越來越自卑。 可事實是,女孩的身高體重都在正常範圍,在同性眼中算得上不錯的身材。 跟前任分手之後,女孩遇到了現男友。 她説:“我才知道,原來我並沒有前男友説的那麼糟糕。” 有的女孩被審美綁架導致失去判斷力,對美的辨別力全靠外人評價。 外界充滿惡意的審視眼光,讓她們變得自卑敏感。 世上的美本來就有千萬種,別讓外界的價值觀去定義你。 沒有一種美是被定義的 每個女孩或許都曾陷入過容貌焦慮。 社會定義了美的標準,很多女孩也不自覺地迎合這樣的期待。 可美不該被定義,跳出桎梏活出自信才是美。 國外曾做過一個社會實驗。 他們在全球多個國家的店門口設置了兩個門,一個是漂亮,一個是普通。 結果,絕大多數的女孩都選擇了“普通”這扇門,儘管她們身材顏值都不差。 後來,團隊又做了一個實驗。 他們找來FBI的素描師,給每位女生畫兩張畫像。 其中一張,是根據女生對自己外貌描述畫的圖; 另一張,是根據女生朋友對她的描述畫的圖。 大量結果證明,女生對自己的評價,大多都低於周圍人的評價。 她們眼中的自己,任何小缺點都被無限放大,最後深陷容貌焦慮中不能自拔。 不自信,是很多女孩容貌焦慮的根源。 這種不自信,是自我認可和外界評價共同作用的結果。 YouTube上,一位幫助女生減肥的醫生,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女孩。 醫生直接地問:“為什麼你不喜歡自己的身材?” 女孩當場哽咽,支支吾吾地説: “很噁心。” “我討厭我的樣子,討厭胖帶來的感覺。” “只有被別人歡迎的時候,我才會感受到舒服。” 很多人在意容貌,不是為了取悦自己,而是為了迎合旁人的眼光。 可對於美的定義,從來就沒有絕對客觀的標準,旁人的苛責不一定就是合理的。 英國美容品牌Superdrug曾做過一項實驗。 品牌方邀請了18個國家的設計師,要求他們對同一張模特的身體照片,按照理想中的完美身材來進行PS處理。 結果,收回的600張圖片千差萬別,有胖有瘦,也有深色皮膚。 其實,統一標準的完美身材並不存在。 千萬別因為旁人眼光作踐自己,拼命變成別人想象的樣子,最後只會失去自我。 趙薇年輕時,也為容貌焦慮自卑過,可最後發現,那才是完整真實的自己。
追求美是每個人的權利,讓自己更完美更是無可厚非,但前提是你要學會自我接納,而不是排斥或者厭惡自己的缺點。 要學會放過自己的小缺點,與自己和解。有些缺點只要你認可它,它也是可愛的。 在英國,50多歲的大媽也會穿小吊帶出門,體重200斤的小姐姐也能買到合適的裙子,被同學嘲笑醜的小女孩也可以編可愛的小辮子。 女演員齊溪年輕時,身邊的人都勸她去墊鼻子,但她始終沒有付諸行動。 “漂亮和自信,我願意選擇自信。” “自信的人是獨一無二的,而且她一定是漂亮的。” 你可以妝容精緻,也可以素面朝天,這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,不必在意外界的眼光,你自信的樣子就很美。 儘管我們不能真正消除身材羞辱,但至少我們可以活出自我。 勇敢地接受和麪對自己的容貌和身體,善意地包容別人的不完美。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特別的,為自己而活,而不是外界的目光。 外貌不是一切,不一定要傾城傾國,你的自信就足以光彩耀人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