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路難!行路難!多歧路,今安在? ——李白《行路難》 沒有最差,只有更差上文説到學瘦金體書法,體氣派容易出現的弊病。 有人愛用老師的方法來改造瘦金體,甚至先簡化老師的方法,再以此簡化瘦金體,最終把瘦金體變成美術字。 前者可謂買櫝還珠,而後者更是“削履適足”,只穿的一雙破鞋。 實則,還有一種更差勁的情況。 就是有人自認天資縱橫,又或急於求成,看過老師的筆法講解後,隨手練一練,感覺差不多能寫出來了,就跑去臨帖了。 臨帖還不是該有的臨法,譬如“天地元黃”四字,只是看一眼“天”字,就直接下筆,寫完後再看一眼,覺得差不多,就開始練“地”字。 不過多久,就把《千字文》寫完了。 旁人問起來,往往自説練了多少多少遍帖子,再一看寫的字,嘖嘖,筆畫處處敗筆,結構狀態百出。 這是現代人急於速成的一大體現。 為什麼我會知道?因為我就是這麼練的,我天性散漫,一個字寫兩遍都嫌煩,根本不願意一個字練個三五十遍上百遍的。 最初幾個月,我自學瘦金體,也沒有別的方法,就是拿起帖子從頭寫到尾。 這麼練了十數遍還是數十遍的,始終感覺不對,就報了個網課,看了老師的解説和演示,於是恍然大悟。 偏偏因為自己練了幾個月,自認為有基礎了,對老師講的基礎筆畫和筆法,隨手演練三五次,三次能寫出一次,就想着掌握了。 接着繼續臨帖,“天地元黃”寫一個天,接一個地,這麼又寫了兩遍《千字文》。 然後,我就心説不對啊,雖然有些進步,但是還是經常手不應心,不是經常寫出敗筆,就是結構一團糟。 於是乎,我就反思是哪裏不對,結果發現兩個大問題:基礎不牢和讀帖太粗糙。 心不應手,眼不應心有個詞兒叫作“得心應手”,得乎心而應之手,講究個心裏明白,手上也能表現出來。 我對老師講的筆畫和筆法,差不多是心裏明白,手上寫不出來,説白了是熟練度太低的問題。 而對於臨帖,我心裏只知道那是哪個字,至於結構如何,嗯,我只能保證寫出的字不是錯別字而已。 所以,説起瘦金體書法基礎這回事兒,就如同我買了景區門票,看了兩眼就扔了,跑去過檢票口,結果被擋到門外了。 而臨帖上,我就如同到景區裏晃盪,卻一直盯着手機,最後隨手拍幾張照片,再把門票拍出來——以此證明,俺來過了。 且將風月換瘦金,他年妙筆賦閒情孫過庭《書譜》有云:“假令薄解草書,粗傳隸法,則好溺偏固,自閡通規。” 這是説一個人如果對書法只是瞭解一個皮毛,就沉浸於這種粗淺偏頗的知見中,是自己阻礙了學習書法的路。(翻譯的很不準確,見諒哈) 諸位讀者、道友,如果有志於學習瘦金體,千萬請放下心中成見、自矜,從基礎筆畫到部首,再到結體臨帖,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地來,冬練三九,夏練三伏,成功自然不遠。 《閒情賦》有言:“願在竹而為扇,含悽飆於柔握;悲白露之晨零,顧襟繡以緬邈。” 歲月倉促,秋風畫扇固然可悲,但年老而事不成,豈不更為殘酷? 諸位,共勉! (本文由本人“且説風月”原創,侵權必究,如有轉載分享,請註明作者、來源) |
|